我們都時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每天去上課.上班...追求更多金錢.權力.物質生活...

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告訴我們他的研究經驗和觀點

或許能夠幫助你我活出更精彩和有價值的人生

很喜歡他在影片中說的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去見上帝

祂不會問你在事業上爬得多高?或是在這世上存了多少錢?

上帝是依那些因為你的幫助而變得更好的人來衡量你的人生


很棒而且有智慧的的答案

人生的誘惑遠比我們想像的多,而監獄或許也沒那麼遠,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經歷癌症、心臟病,以及中風的煎熬考驗,
提出最重要的人生三問:

如何從工作中得到快樂?
如何擁有美好的家人、朋友關係?
如何堅持原則正直一生?

他將傑出的企業理論套用於生命的深刻省思,
而答案,等你追尋。
也許,這本書將改變你的人生選擇。

2010年春,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班發表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說,他舉出一些哈佛商學院同班同學的例子,許多人絕非在畢業時即刻意計劃要跟配偶離婚、跟­小孩疏離,甚至鬧出醜聞、犯罪入獄,為何追求成就的人常常掉入引發不幸的陷阱?他們的人生策略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最誠懇的剖析
這場演說之所以引起廣大迴響,不單是深刻啟發了人們對生命中重要問題的思考,更由於克里斯汀生教授當時遭逢人生重大的試煉──他罹患了奪走父親性命的同一種淋巴癌,正在忍­受化學治療的煎熬。與疾病奮戰中,他反覆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過得有意義,並終於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最迫切的忠告
在這本突破性的新作中,他希望每個人都要能回答自己三個重要問題:
1.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
2.如何讓自己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
3.如何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人生有很多問題既複雜且困難,每個人的際遇也都不同,你必須自己努力去尋找答案。

最真摰的回顧
克里斯汀生教授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徹底了解他的人生,並分享自己曾嚮往成為《華爾街日報》編輯、被自己創設的公司開除、發現對教學的熱情、以及教養孩子等歷程,如何交叉運­用審慎策略和應變策略來因應人生的突發狀況。

他發現,哈佛商學院課堂中教導的理論,不僅能解釋企業問題,也能拿來管理並預測自己的人生。這本充滿啟示與智慧的書,將幫助你了解,如何依心目中的優先順序,調配行動、時­間、及資源,以管理好人際關係,甚至改善教養方式,並果決地回答:「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幸福。

這是第一本將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的書,神奇地將商管書與勵志書結合於一體,你將看到,當彼得.杜拉克遇上米奇.艾爾邦時釋放出的燦爛火花。

作者簡介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2年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是一名虔誠的摩門教徒。他曾在楊百翰大學和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並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又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企管碩士,並取得哈佛大學商學院企管博士學位。

  從1992年起,克里斯汀生即在哈佛大學商業院擔任企業管理系教授,其研究與教學興趣主要在技術創新、發展組織能力,以及為新科技發掘新市場。

  他曾於1979和1984年期間,進入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擔任顧問。離開後,他陸續創立了四家公司,包括陶瓷系統工程公司(CPS)和創見研究所(Innosight)等,把他對創新研究的熱情,化為對追求創新企業的實際行動。

  他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曾五度榮獲「麥肯錫最佳論文獎」;著有七本書。2011年時更被Thinkers50選為「當代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詹姆斯.歐沃斯James Allworth 

  澳洲人,畢業於澳洲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及哈佛大學商學院,並取得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之銜。曾任職於博斯顧問公司(Booz & Company)及蘋果公司。

凱倫.狄倫Karen Dillon

  畢業於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新聞所,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編輯(至2011年)。2011年時被社會企業Ashoka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及啟發性」的女性。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中研院院士 曾志朗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推薦

國外媒體推薦:

  如果你推薦這本書給家人和朋友,即使他們不從商,也會大大感謝你。──《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這本書要比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更好讀。作者一方面不斷挑戰我們的思考,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指點迷津。本書可謂當彼得.杜拉克遇上米奇.艾爾邦,神奇地將勵志書和企管經營書合為一體。──《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

  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個人哲學力作。──《富比士》(Forbes)

  本書可謂工作人的心靈雞湯,對剛開始踏上生涯的年輕人特別有幫助。然而,如果你要想過著有意義的人生,也能從這本書得到不少啟發。──《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不只是一本勵志書。作者不是像強迫餵食般,告訴讀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寶貴的工具,讓人自行設定有意義的人生旅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克里斯汀生讓我們得以洞視成長和創新的祕訣。──安東尼(Scot Anthony),創見研究所(Innosight Institute)亞洲營運部部長

  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書(第一名)。──美國CNBC新聞台

  本書比商學院的教科書更重要。──《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聯合推薦:

  人生是個不間斷自我探索的過程。每個人想追求的夢想或生活,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始於對自己的了解與認識,它是種由內而外的喜悅。有些人幸運地從過程中得到體認,找到並從事真心喜歡的工作,經營出屬於他們真正幸福的人生;有些人則茫然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尋尋覓覓,跌跌撞撞,即便擁有了名利,仍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這是本透過管理理論和實戰經驗引導思考的好書。閱讀的同時,不妨打開您的五感,大膽開啟人生探索之旅。──奧美廣告董事總經理 唐心慧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作者用經營管理的理論以及豐富的實務經驗,精算人生三題,傳授如何兼顧工作、家庭並堅守原則之道,我非常認同他的理念,因為對工作及家人充滿熱情及關懷,「犧牲享受 享受犧牲」,正是掌握快樂人生的關鍵之鑰。──台灣高鐵董事長 歐晉德

  人生就是「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多玩一點」。這「多一點」的精算,全在本書中,吸收本書精華,人生不精彩也難。──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作者序

人生三問

  我在哈佛商學院授課。學期末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告訴學生,自己同班同學的近況。就像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我們每五年辦一次同學會。每次相聚,總可以看到同學們近五年的縮影。學校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活動募款,我們這些校友也很高興共襄盛舉。會場鋪上紅地毯,並邀請知名人士蒞臨演講。前幾次的同學會,同學都踴躍出席。環顧四周,每個人都打扮得時尚光鮮,似乎個個飛黃騰達,令人不禁覺得我們這一班真是天之驕子。

  同學們也似乎都是職場贏家,大家擁有很棒的工作,有些在國外擔任要職,配偶大都長得比自己好看,不是帥哥、便是美女,每個人似乎過著幸福、美好、令人豔羨的生活。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不知為何,有幾位同學從此消聲匿跡。我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問他們的朋友,才慢慢明白是發生什麼事。同學當中,有的已在麥肯錫或高盛這種名聲顯赫的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主管,有的則已躋身《財星》五百大公司最高主管,有的創業有成,不少同學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

  但儘管他們的職場表現出類拔萃,很多人看起來卻只是強顏歡笑。

  生涯成功只是人生的表面,其實不少人都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婚姻生活也一團糟,很多人以離婚收場,有人甚至好幾年沒跟自己的孩子說過話,與孩子分別住在東西兩岸。我還聽說有位女同學自畢業至今,離過兩次婚。

  在我眼裡,那些同學不只才智過人,而且為人正派。在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立下偉大的計劃和目標,不只立志要在專業領域上大展身手,也希望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這一路走來,雖然工作順遂,家庭生活卻不知怎麼觸礁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尷尬,不知如何向其他老同學解釋。

  當時我想,那可能是中年危機,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但就在畢業二、三十年後的同學會上,我發覺問題愈來愈嚴重。班上一位同學因為涉入安隆(Enron)案而被關進牢裡。

  印象中,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窗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是個好人,不但聰明用功,也很愛家人。他曾是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當上安隆公司執行長之後,年收入更高達一億美元。他的生涯表現如此輝煌,相形之下,個人生活則黯淡無光:他的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在安隆醜聞案爆發之後,我實在不敢相信他就是新聞報導中那個追逐金錢的巨鯊。安隆破產後,史基林因多項罪名被起訴定罪,包括詐貸、財務造假、證券詐欺等。

  我不但為他的誤入歧途萬分震驚,更讓我驚愕的是,他竟然能搞出這麼大的醜聞。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裡出了差錯?

  不只我的哈佛商學院同學對人生不滿,遭遇家庭不幸、工作瓶頸等問題,有人甚至成了罪犯。與我一樣獲得羅德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就讀的同學,也發生類似困境。羅德獎學金的得主,不但學業成績優異,也必須在運動、政治或寫作等課外活動表現傑出,同時還要證明自己對社區有特殊貢獻。能當上羅德學者,顯然是全世界最優秀、最多才多藝的年輕人。

  與我同獲羅德獎學金的同學共有三十二人,多年後有些同學一樣對人生感到失望。有一個同學甚至成為華爾街金融犯罪首腦,他透過內線交易,從金融市場捲走數十億美元,也就是《股市大盜》(Den of Thieves)一書的要角。另一個同學則因和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被捕入獄。該少女曾在他的競選總部打工,而他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還有一個我非常看好的同學,我料想他將來必能成為大人物,事業、婚姻兩得意,沒想到他的事業後來岌岌可危,婚姻生活也很不幸,離了好幾次婚。

  上面提到的同學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婚姻會一敗塗地、與孩子形同陌路,更無法想像自己變成作奸犯科的壞人,面臨被捕入獄的命運。然而,他們卻不自覺走上這條悲慘之路。

  我不想誤導各位。雖然部分同學的人生不如意,還是有不少過著理想的生活。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還未結束,孩子的人生才正要開始,我們還是該好好了解人生有哪些陷阱及其成因,以為借鏡。畢竟人是脆弱的,很多人不免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脫軌。

  雖然我的人生也有不少波折,但到目前為止還算平順。在此,我得特別感謝我太太克莉絲汀,因為她的幫助,我才知道如何洞視未來。當然,我不是要讀者做出和我們夫妻一樣的決定,以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為目標,畢竟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把我在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幫讀者創造圓滿的人生策略。

  我在「如何建立成功的長青企業」這門課中,和學生一起研究經營管理的理論,探討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這些理論闡述事情的原因和為什麼。學生了解之後,我們就把這些理論當作透鏡來檢視個案。我們從每一個理論來透視一家公司過去何以會出現哪些問題或機會,並預測這家公司將來可能會遭遇的情況,再用同樣的理論來預測經理人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學生藉由這種討論方式,了解為何一個紮實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各個組織層級的過去和未來:大者如整個產業、一家公司,小者如公司裡的一個單位,或是單位中的小組。多年來,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我總會描述我在商學院的同班同學有何遭遇,接著進一步討論組織中最基本的單位,也就是個人。透過這樣的討論,我們不只用企業做為個案,也開始探討自己的人生。

  我年復一年帶領學生進行這樣的討論。我們探討的不是希望未來會如何,而是探究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將來會如何,包括什麼決定和行動會影響到我們的未來。多年來,我已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討論,我的心得當然比任何一個學生來得多。為了公平起見,我想應該把我的了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在課堂上討論時,我會把我們研究的理論寫在黑板上,然後在旁邊寫下三個簡單的問題:

  ★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的同學當中很少人問這樣的問題,或許他們也曾思考過這些人生問題,卻已經記不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這麼多年下來,我一再發現課堂上討論的這些理論,不但可用來解釋企業的問題,也可用以審視人生的重要課題。我將在本書把我和學生發現的洞見和各位讀者分享。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正妹最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